11xtn.cn-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国内少妇毛片视频,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久久,欧美与黑人午夜性猛交久久久

服務熱線:0577-61511806

服務熱線:0577-61511806

三亞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預計明年8月建成 日處理垃圾3000噸

來源:晨煒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4-17 05:53:14 瀏覽次數:
12月24日,《人民日報》報道,在離天涯海角景區僅10公里的三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每天能“吃掉”1800噸垃圾,正在擴建的三期工程明年8月投產后,每天能處理近3000噸生活垃圾。與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相鄰的,是醫療廢物處理廠、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廠、餐廚廢棄物處理廠和滲濾液處理站等。
12月10日、11日,來自生態環境部、“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和地區管理者、“無廢城市”建設領域專家學者、技術企業及協會代表等近200人,齊聚無廢城市首批試點城市海南三亞,探討無廢城市的建設路徑。
我國是世界上固體廢物產生量的國家之一,全國每年新增固體廢物100多億噸,垃圾圍城、固廢難消,成為一些城市發展的沉重包袱。如何卸下“包袱”,推動制度、技術、市場和監管體系建設,與會代表結合“無廢城市”建設案例,給出解決方案。
變廢為寶促進循環經濟,以智管廢協同處置
在離天涯海角景區僅10公里的山坳里,一座無煙的花園工廠,每天能“吃掉”1800噸的垃圾。
藍天白云,綠樹環繞,走進三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區,沒有聞到異味,唯一的噪音來自三期擴建工程。
“三期工程明年8月投產后,每天能處理近3000噸生活垃圾,填埋場基本可以結束使命。” 光大環保能源(三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高文說。
與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相鄰的是,醫療廢物處理廠、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廠、餐廚廢棄物處理廠、滲濾液處理站,在這個2000畝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里,還規劃了布草洗滌廠、糞便無害化處理廠等。
“三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作為三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的龍頭項目,也是園區循環經濟的核心,可為餐廚垃圾、醫療廢棄物、滲濾液處理以及將來的布草洗滌等項目提供綠色電能和高品質蒸汽,為項目之間協同耦合處理創造必要條件,終實現生活垃圾、餐廚、醫廢、滲濾液等各類廢棄物減量化。”三亞市住建局環衛科科長陳是良說。
“看到這個火炬了嗎?”光大環保餐廚處理(三亞)有限公司生產運行部經理張鋒指著一個閑置的點火裝置說,以前園區里各廠各自為戰,廚余垃圾處理廠每天產生的沼氣,只能在自家的火炬里白白燒掉,80噸—100噸的廢渣得拉出園區填埋。
2017年10月,垃圾焚燒發電廠并購了廚余垃圾處理廠,兩個廠協同生產,廚余垃圾處理廠的沼氣和廢渣都送到生活垃圾焚燒廠的鍋爐里助燃焚燒。
“1噸垃圾可發電330度,基本能滿足一個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需求。”范高文說,三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年產值近1億元,其中2/3產值來自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每年1.2億度上網電量,通過南方電網供應至千家萬戶,既實現了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處理,又可“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化”利用,助力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溫宗國認為,未來的城市固廢需要建立更多的單體工程,更加要求協同處置,迫切需要搭建一個系統化、信息化、智能化平臺,精準管理、以智管廢。
垃圾分類助力源頭減量
“‘無廢城市’建設的核心的目標是兩個‘低’,即把對環境影響要降到低和垃圾填埋量要降到低。”清華大學劉建國教授說,過去受制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對垃圾處理的選擇有限,只能簡單粗暴地建大量的填埋廠,通過把廢棄物隔離到一個填埋空間中,來實現向環境排放污染物量的減小。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垃圾焚燒逐漸替代填埋,焚燒發電發展迅速。在海南省19個市縣中,已建設了8個垃圾焚燒發電廠。
“在新的形式下,如何讓焚燒更加清潔、更加高效,就要從源頭分類入手,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推動垃圾分類。”劉建國說。
張鋒說,從末端處置的角度,當然希望垃圾分類越快實行越好。在處理過程中,就發生過廚余垃圾里混入大的塑料袋,螺旋輸送機被絆住了停止轉動。
此外,大型的建筑垃圾、重金屬等混入生活垃圾中,也增加了焚燒鍋爐的設備損耗甚至損壞。
“海南省近也出臺了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從明年10月1日開始全省范圍內開展生活垃圾的分類。”海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鄧小剛表示,近年來海南省通過一系列的行動,助力“無廢城市”建設,明確到2020年底前,在全省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到2025年底前,建立并完善回收治理體系,引導農民使用一次性全生物降解的農用地膜,快遞企業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包裝物,全省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列入這個名錄的其他類的產品。
劉建國說,現在是以分類促固廢的思路,把垃圾源頭有用、有害、有干擾的都分揀出來,讓它們各得其所、各盡其用。“需要進一步強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把它納入到規范管理當中來,把好氧、厭氧等生物處理短板補上,還要高度關注大型垃圾焚燒發電廠在整個垃圾處理系統當中的核心作用”。
“這次‘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推進會從‘零廢棄’源頭做起,掃二維碼簽到、提醒參會代表自帶洗漱用品、會場以茶水杯替代一次性紙杯和礦泉水等等。”環境保護雜志社總編輯郭媛媛說。
公眾參與提升多方共治,厘清責任清單
每隔一天,都會有一批公眾來三亞市生活垃圾焚燒廠參觀。在專職講解員的陪同下,他們觀摩了垃圾從進場卸料、垃圾儲藏倉發酵、焚燒等生產的全流程。今年以來,該廠已經接待200批次的參觀者。
隔著玻璃,參觀者被腳下幾十米深的垃圾儲藏倉驚呆了。這個巨坑中,垃圾堆積如山,工作人員在用巨大的機械抓手,將垃圾一點點抓取分堆,送入焚燒爐中。
“三亞市一個星期的垃圾就能塞滿這個巨坑。讓公眾看到這些,有助于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我們生產企業有責任向公眾開放和講解。”范高文說。
如果說垃圾焚燒發電是三亞“無廢城市”建設的中樞,那么蜈支洲島等景區,就是三亞“無廢城市”建設中的細胞工程。今年5月以來,蜈支洲島落實“無廢島域”的屬地責任,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近岸灘涂和海域垃圾清理、園林綠化廢物處理,形成“無廢島嶼”管控模式和標準要求。
廢棄的摩托艇改裝的垃圾桶,舊漁船上開商鋪,花香四溢的“3A級”公廁……在三亞蜈支洲島,處處都有廢物巧妙利用的創意。
“看到這些流動垃圾車了嗎?” 蜈支洲島景區副總裁楊曉海說,旅游區日產生活垃圾約10-12噸,由景區綠化部安排專人負責垃圾分類。每天上午8點至下午7點由4—5位垃圾車司機分片區對景區內垃圾桶內垃圾進行流動收集,并拉運到島上垃圾處理廠指定的區域,由垃圾分揀員進行分類處理。
此外,為了引導游客進行垃圾分類,養成好的習慣,蜈支洲島的垃圾桶進行精細化分類投放引導,廢紙巾、瓜果皮、落葉、其他垃圾以及紙類、塑料、金屬、玻璃、瓶罐等均用圖形標識出來。
三亞市副市長周燕華認為,三亞的經驗在于構建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的固體廢物多元共治格局。
一位與會嘉賓坦言,目前在“無廢城市”試點建設中,社會公眾參與體系尚未建立,在工作推進上壓力傳導,層層遞減,存在著上熱,中溫,下冷的情況。
對此,生態環境部政策研究中心所所長李麗平提出了必須制定收集、運輸、處置等全鏈條治理的責任清單。“NGO應該負責什么,學術機構負責什么,政府、企業、個人的職責邊界一定要清晰。“李麗平強調,一旦固廢處置出現問題,到責任清單里一查,就知道哪個部門來監管,責任是什么,應該承擔什么后果,一目了然。


相關新聞